如何规避外贸合同中的风险
* 来源: * 作者: * 发表时间: 2020-07-06 0:23:45 * 浏览: 188
在签订对外贸易合同的过程中,买卖双方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在合同中设立了许多“风险条款”。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类”和“风险”条款来有效规避风险已成为买卖双方。签订合同时要谨慎的关键。这里有两个例子:ase案例一:1994 1994年,一个省的一家谷物化学工厂利用加拿大政府的贷款,通过蓝天公司从该国公司分批引进了280万美元的化学设备。谈判合同时,智能化工厂负责协调资本和配套设备的建设,并在合同的运输条款中加上“ ldquo”。卖方应在装运前通知买方,并在继续进行装载条款之前获得买方的同意。卖方对此没有异议,并按计划签订了合同。将来,卖方开始根据合同准备货物。在第一批商品中,有30%是外包产品,而70%是自产产品。在完成库存准备后,公司向蓝天公司发出了装运通知。但是,智能化工厂拒绝了卖方的发货,因为没有足够的支持资金并且无法启动辅助设施。经过多次协商,Smart Chemical Factory在公司同意每年支付20,000美元的仓储费的前提下,同意接受这批货物。鉴于当时当地化学市场的情况,为避免损失,Smart Chemical Factory不再同意接受下一批货物。最终,合同是要在Smart Chemical Factory继续执行之前找到另一个新买家。案例2:1990 1990年,一家当地进出口公司向巴西出口了一批非食用玉米。合同规定质量为适销对路的质量,以98%的纯度为标准,杂质小于2%,运输方式为海上运输,付款方式为远期承兑汇票,给对方一定数量的财务沟通。合同生效两个月后,另一方拒绝提货,因为当地检验证书证明该货物的质量低于原始规定并且黄曲霉毒素过高。事实证明,原始商品的质量并不妨碍其销售,另一方违反合同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市场价格下跌。经过多次谈判,我们以降低30%的价格完成了合同。从以上两种情况不难看出。有些人合理而机智地使用“风险条款”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利益,有些人意识到风险条款的存在,但为了促进交易的成功并同时低估了风险,还存在fl幸的心态,轻松跳入对方埋没的陷阱。因此,只有把握“风险条款”,才能抓住商机,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第一种情况下,卖方在征得买方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运输的条款是“风险条款”。但是作为买方,在本条款的开头,完全是出于客观原因。卖方确实接受了协调各个零件的资金和建造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不利的市场条件,该条款使买方能够成功降低仓储费,延迟合同的执行时间,并将其成功转售给其他客户,从而规避和转移风险并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可以看出,合理,巧妙地运用风险条款对于保护当事人的利益既可行又有效。但是,此案还揭示了买方的一些问题:首先,买方的初步调查不深入,市场预测不准确,导致贷款合同失败。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身信誉,对未来贸易产生了负面影响。相反,作为卖方,当其最初接受条款时,并未充分考虑风险和不利后果本身。在合同执行期间,我没有及时掌握此条款。我仅将其视为贸易合同中的一般装运通知条款。我开始在未事先征得买方同意的情况下准备货物,直到发货前才通知买方,导致买方拒收货物。最后,他不得不自己吃水果,并承担了仓储费和长期占用资金的损失。案例2,付款方式和质量条款对出口商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在质量方面,尽管考虑到库存时农产品的质量难以准确把握,但以“适销对路”的质量作为补充,但没有质量增加或降低的价格条款来具体规定处理方法。质量不一致的程度。另外,玉米本身具有容易繁殖黄曲霉的特性,长期运输将加速其生长速度。对于这种可预测但不可避免的情况,质量条款中没有描述。所有这些为对方提供了拒收货物的机会。在支付方式,远期汇票和货到付款方面,尽管这是中国在南美贸易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过于侧重于促进合同的建立,这是极具风险的,而且特别容易被另一方恶意使用。 。当市场形势对他们有利时,他们通常会基于其他条款拒绝接受货物,或者大幅降低价格。该案例是使用ldquo(风险条款)的典型暴君的示例。
上一条: 什么是加工品
下一条: 物流基础知识:国际物流